新闻资讯

首页 / 新闻资讯 / 行业动态
向下滑动
发布日期 2025-03-20

两会解码|建筑业迎全周期变革:从 AI 设计到房屋"体检",2025如何筑牢"住有优居"根基?

       2025 年全国两会,建筑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关注 ——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 "好房子" 标准,住建部明确层高 3 米 "硬约束",代表委员们围绕 "设计智能化、建造绿色化、运维精细化" 展开热议。这场关乎 40 亿平方米存量住房、4500 万建筑工人的深度变革,正从两会会场向全国蔓延。

一、AI 重塑设计端:从 "图纸时代" 到 "数字孪生" 的跨越

      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冯远的提案,揭开了建筑业智能化的序幕。在成都智慧工地,AI 机器人每日巡检 10 公里脚手架,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提前发现 30% 的管线碰撞问题。但她指出,行业仍面临三大痛点:

  • 制度空白:AI 生成设计的版权归属、安全责任尚无法律界定,某设计院因使用开源算法被诉侵权,暴露知识产权保护短板;

  • 数据孤岛:建筑、结构、机电专业数据格式超 20 种,某项目因数据不互通导致工期延误 47 天,成本增加 1200 万元;

  • 人才断层:全国建筑类高校 "AI + 建筑" 专业仅占 8%,企业复合型人才缺口达 65 万人。

破局路径:冯远建议建立 "建筑 AI 应用师" 职称序列,在重庆、杭州试点 "双导师制",推动高校将生成式算法纳入必修课。同时,住建部正牵头制定《建筑 AI 技术导则》,明确算法安全审查标准,未来或像 "建筑工程师" 一样,要求 AI 设计必须标注 "人机协同" 标识。

二、"好房子" 标准落地:从 3 米层高到全生命周期低碳

      继层高 3 米写入《住宅项目规范》后,两会代表委员进一步细化 "好房子" 内涵:

  • 空间革命:江苏试点 "3 米层高 + 270° 转角窗",日照时长增加 1.8 小时,南京某项目开盘溢价 15%;

  • 低碳基因:全国人大代表、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展示的博鳌零碳酒店,通过光伏幕墙年发电 480 万度,相当于减排 4800 吨二氧化碳,推动 BIPV(光伏建筑一体化)纳入 "十五五" 规划,目标年装机 20GW;

  • 智慧运维:北京工体改造引入 AI 能耗管家,实时调节空调系统,较传统模式节能 37%,这类技术将写入《智慧社区建设指南》。

地方实践:河北已出台 "好房子" 容积率奖励政策,邯郸某项目因采用被动式节能技术,获 0.1 容积率奖励,相当于多建 200 套住房。住建部数据显示,2025 年全国将启动 500 个 "好房子" 示范项目,带动装修、智能家居等关联产业增长 22%。

三、老旧住房 "养老":从 "改造" 到 "体检" 的体系升级

      全国政协委员、三棵树董事长洪杰的提案,直指 22 万亿存量住房的安全隐患 —— 全国 30 年以上房龄建筑占比 20%,上海某小区因管道老化年均漏水 32 次。他建议:

  • 强制体检:对 2000 年前建成房屋每 5 年强制体检,成都试点 "房屋健康码",2024 年排查危房 1200 栋,提前处置隐患 87%;

  • 维修提速:简化维修资金使用流程,杭州将 "双三分之二" 表决制改为 "双二分之一",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周期从 180 天缩至 90 天;

  • 产业协同:2025 年 5 万个老旧小区改造,带动绿色建材需求增长 40%,武汉某涂料企业借此开发 "会呼吸" 的外墙材料,订单增长 200%。

数据印证:住建部预计,未来 15 年城镇老旧住房维修市场达 8.7 万亿元,仅防水改造一项,就需更新 120 亿平方米屋面,相当于每年再造一个北京市的建筑面积。

四、智能建造新生态:从 "汗水经济" 到 "科技竞速"

      全国人大代表、中铁六局王足刚带来一线实践:雄商高铁使用 9 米大节段造桥机,工期缩短 86 天,安全事故率下降 72%。他呼吁:

  • 安全加码:提高营业线施工安全措施费标准,从 1.5% 提至 3%,北京地铁 17 号线应用智能监测系统,高压作业风险降低 90%;

  • 人才转型:推行 "机械化减人、自动化换人",京滨铁路智慧梁场自动化率达 60%,培养 "数字钢筋工""BIM 放线员 " 等新工种;

  • 标准统一:破除地方保护,中国五矿建议在《建筑法》中增设反分割条款,推动钢结构构件跨省认证互认,降低企业跨区域成本 25%。

技术突破:河北雄安新区试点 "智能建造 + 安全监管" 平台,通过 5G 安全帽实时定位 2.3 万名工人,隐患整改率从 65% 提升至 98%。这类经验正在全国 28 个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复制。

五、两会共识:建筑业的 "全周期蝶变"

      从设计到运维,从新建到更新,2025 年两会为建筑业勾勒出清晰的升级路径:

  • 政策端:住建部将出台《房屋体检管理办法》《绿色建筑后评估标准》,2025 年新增绿色建筑占比超 70%;

  • 市场端:REITs 扩容至城市更新领域,上海张园改造项目年化收益率 7.2%,吸引社保基金等长期资本;

  • 民生端:"15 分钟社区服务圈" 覆盖 1.2 亿城镇人口,成都玉林小区改造后,老年食堂使用率提升 4 倍,托育机构入住率达 95%。

      正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榕教授所言:"建筑业的转型,本质是让 40 平方米的人均住房,承载更有尊严的生活。" 当 AI 设计遇见 3 米层高,当房屋体检邂逅光伏幕墙,中国建筑业正在书写从 "住有所居" 到 "住有优居" 的时代答卷。

(全文 2280 字,数据截至 2025 年 3 月 12 日,案例源自代表提案、住建部公示及企业调研)